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乡镇 > 龙颈镇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龙颈镇2013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12-12-17 00:00   来源:清新区龙颈镇   发布机构:   点击:-

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因此,我镇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努力开创龙颈科学发展新局面。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桥头堡”战略思想为驱动力,围绕“生态强镇、农业稳镇、旅游旺镇”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龙颈作为滨江地区南联北拓的“桥头堡”地缘优势,有效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名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预期目标: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农业总产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努力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我镇以打造“生态休闲名镇”为最终发展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我镇将做好“生态”文章,准确把握发展定位,转变发展方式,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一)搞活旅游项目,实现“生态”发展
    一是引进资金搞“农家乐”项目建设。明年,我镇将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引进具有实力和经验的开发商在珠坑、头巾一带发展“农家乐”项目,为目前我镇已有旅游景点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延长旅游消费链,有效刺激消费,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二是引进资金搞商业配套建设。充分利用恒大金碧天下、恒大足球学校2张“名片”带来的人气,结合环境整治,计划在S114线恒大金碧天下出口至恒大足球学校出口段搞一个旅游产品一条街项目,为外来宾客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引进资金搞活乡村游项目。充分利用“清新理想——乐活城乡实践对话活动”带来的宣传效应,通过引资合作,加大凤塱围古村落的市场开发力度,把该景点推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扩大油菜花基地,引进“开心农场”等,形成参观、游玩、饮食相配套的完善服务体系。
    (二)编制镇城规划,实现扩容发展
    要充分把握江凌市长到我镇调研时,对我镇城镇规划所提出的指导意见,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城镇发展规划,重点突出“山水文明宜居”的理念,抓好城镇发展规划。通过多次邀请省规院的专家到我镇就城镇扩容规划修编工作进行实地调研,目前已完成3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测量工作,争取在短期内完成我镇规划修编工作。明年,我镇将充分利用滨江河和石坎河等河流山清水秀的天然优势,突出做好一河两岸规划,利用国土部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努力争取一河两岸规划用地25亩的建新区发展用地指标。通过城镇规划修编,既在空间扩展、布局优化、功能完善上取得新突破,又实现了城镇经济实力的新发展,提升了城镇辐射力、带动力和承载力。
    (三)盘活现有土地,实现增值发展
    鉴于目前用地政策,为改变我镇目前经济结构和财税结构过于单一的现状,在继续发挥恒大金碧天下项目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同时。我镇将通过盘活现有的旧厂房、闲置工业用地,招商引资,引进环保型、生态型的,上规模、效益好的项目和企业,实现就地增值发展,增加新的税源。既优化了产业结构,也优化了经济结构,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发展百花齐放。
    二、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农业项目发展的新出路。以市、县农业产业化会议精神为指导,制订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案,引导群众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鼓励土地流转,使生产要素向规模化集中。利用骆坑笋、龙颈鸡心黄皮、南冲沙田柚等名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扩大种植规模,引导广大种植户做好名优产品的商标注册认证,实施原产地品牌保护。计划在回新上围、白石移民新村、镇平观音村和移民新村中实施“万村绿”工程。
    (二)积极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广东省水利建设示范县的机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以往分散配置水利资金的做法,集中财力、物力完善各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保障。
    (三)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以现有新农村示范村为亮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争取在各个片建设更多的示范点。二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工作和碧桂园“车头鹤咀岭”整村拆建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三要做好扶贫“双到”工作后续跟进工作,加强对集体经济项目的指导,进一步巩固扶贫工作成果,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进一步完善圩镇建设。我镇由5个乡镇撤并而成,石坎、石马、南冲、珠坑等4个片的街道自并镇以来未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建设,为平衡各片圩镇的发展。从明年开始,镇委、镇政府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逐步对4个片的街道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整治“六乱”现象,为各片居民提供优美居住环境和完善的市政配套。
    (二)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进度。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力争早日完成X370线龙颈至石坎路段改扩建工程,改善石坎民众的出行条件,有效消除制约石坎电瓷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同时,继续争取交通部门的支持,通过立项,积极筹集资金逐步实现自然村的道路硬底化建设。
    (三)进一步加快办公场所建设。迅速完善相关手续,加快推进计生服务所综合办公大楼建设,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基础,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切实加强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计生“一类镇”管理成果。
    四、努力在民生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为切实提高民生质量,提升民众生活的幸福感,我们要做好几点:
    (一)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工作。一要做好“新农保”及城乡医疗保险工作,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及时为群众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手续。二要重视和落实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低保、五保对象的申请、审批及入户核查工作,确保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敬老院建设,全面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及时为有需要群体完善各类救助资金的申请手续;加大殡葬改革力度,进一步巩固火化率100%成果。三要建立和完善扶危济困机制,加大对特殊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提高残疾人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保障能力。
    (二)进一步抓好镇村清洁卫生工作。一是结合县政府的绩效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镇村清洁卫生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量化工作任务。继续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圩镇“六乱”现象常抓不懈,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编制自然村清洁卫生工作细则,落实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让广大村民自觉抓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确保完成县下达的达标任务。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巩固“三打”成果。派出所切实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镇维稳中心及村维稳工作站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国土部门加强日常巡查,保持对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的零容忍;经济部门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的检查监督和整治,有效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工商部门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大力发展经济之余,结合节假日组织开展各项文娱体育活动,活跃民众日常的精神文化生活。如端午节传统的民间赛龙舟、国庆节的乡村篮球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龙颈曲艺团和石坎曲艺团演出等,并将农家书屋开放作乡村图书馆,以丰富灵活的方式活跃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进一步推进教育创强工作。2013年是我镇创省教育强镇达标之年,我镇将举全镇之力,加大投入,巩固普高成果,科学合理调配和整合教育资源,为我镇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条件,推动我镇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确保顺利完成教育创强工作。
    五、努力在深化农综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综合改革贯穿于整个“十二五”期间,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2013年农村综合改革将跨入第三个年头,作为全县三个试点镇之一,我们将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提升我镇的科学发展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重点做到六点:一要明确镇主体功能定位,实现规划分类管理;二要明晰镇政府职能和村级组织功能职责;三要根据主体功能导向,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四要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和农业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五要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村,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年将全面实施村级党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便民服务打造更优质的服务平台;六要建立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稳定村级队伍建设。
    六、努力在效能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一)完善机制,健全镇村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内部制度建设,以制度带落实,用制度管事对人,让可量化的数据来分高低,并充分发挥镇效能监督小组工作,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同时深入各村(居)委会、镇属部门开展纪律抽查和暗访行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拒腐防变,充分发挥好制度的杠杆效应,提升政府的科学发展力。
    (二)创新管理,打造政府执政为民良好形象。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改善机关办公、生活条件,维护好、发展好、服务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进提升公述民评工作,强化执政为民意识,提升行政效率,科学考核评估,治懒、治庸、治散,切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